人生如一场旅行
每一段行程皆是风景

父母之间沟通好,务必形成教养共识

孩子的成长,离不开父母的共同教育。可似乎很多家庭都面临一个问题,那就是父母在教育理念和方式上很难达成一个共识。一个逼迫压制,另一个顺其自然,分歧就产生了。一个严厉,另一个溺爱,矛盾就出来了。一个要管,另一个要护,隐患也就留下了。可以说,这是家庭教育的最大忌讳。
父母需要明白,家庭教育不是哪一个人的事情,因为性格、看法、方式的不同,两个人存在分歧是正常的。但父母意见总是不一致,分歧总是发生,对于孩子教育来说真的不是一件好事。
恰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,父母的教育方式和思想必须保持一致,否则孩子就会感到父母对”可以””不可以””应该””不应该”等概念都有不同的看法,那么,即使其中一方的是最合理的要求,在孩子看来也是暴力、强制的,践踏了他们的自由。
父母的分歧、争执,会让孩子质疑其话语的权威性。当孩子认为父母的话不具有权威时,就不会心甘情愿地接受。尤其是父母一个管一个护的时候,孩子就会因为有了依仗,而变得任性、为所欲为。
夏夏今年9岁了,平时性格非常顽劣,淘气、脾气坏,也不好好学习。原因就在于父母平时在教育方式上存在很大分歧,爸爸严厉,妈妈溺爱,爸爸管,妈妈护。每次爸爸严厉地批评夏夏,或是教训一下他,妈妈就不顾一切地护着,情急之下还会和爸爸争吵起来。
夏夏淘气,做错了事,闯了祸,爸爸批评他。妈妈就站出来,笑着说:”孩子不懂事,长大就好了。””他知道错了,你就不要再骂了。”爸爸让夏夏罚站,妈妈就找借口为孩子解围:”夏夏,你帮我拿下东西!””哎呀,孩子已经站了好半天了,可以自由活动了。”
夏夏玩手机,爸爸对他进行批评教育,说要把手机没收。妈妈便在一旁说好话:”你就让他玩玩吧!”夏夏想买昂贵的玩具,爸爸刚严词拒绝,妈妈就偷偷买下来,还让孩子欺骗爸爸。
夏夏平时很懒散,不爱写作业,老师多次找父母说话。有一次夏夏没写作业,却撒谎说忘记带了,老师批评他,他还和老师顶嘴。这次爸爸真的生气了,气得要用尺子打手心,可还没来得及打,夏夏就哭闹起来。妈妈立即前来,把夏夏拉到身后,说:”你为什么打孩子啊!有话不能好好说嘛!”爸爸坚持要教训夏夏,妈妈也掉下泪来,还说什么”你为什么对孩子这么狠””你要打就打我吧”类似的话,气得爸爸直摇头叹气。
久而久之,夏夏越来越肆无忌惮,想做什么就做什么,犯错和闯祸不断。因为他知道,不管他做什么,妈妈总是能帮助他,而爸爸都拿他没办法。

所以,教育孩子时,父母一定要达成教养共识,任何一方批评管教孩子,另一方都不能出面袒护。即便一方过于严厉,或是批评的不对,也不要直接”唱反调”,甚至争吵。
父母疼爱孩子,这本是毋庸置疑的。但是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,都不应该过于溺爱、袒护,更不能因此阻止或破坏另一方对孩子的教育。否则的话,孩子会利用父母的分歧来操纵父母,甚至可能用此来逃避责任、逃避惩罚。更重要的是,父母在孩子心里的威信就荡然无存了,日后便再也无法教育孩子。
其实小孩是最聪明的,也是最有”心机”的。当他知道父母一方责罚自己,另一方会站出来保护时,便会利用这一点来保护自己。有了依仗,他就可以肆无忌惮地不听爸爸或妈妈的话,对父母的批评、意见和管教都置若罔闻。
同时,教育孩子时,父母两人应该选出一个主导者。不管是爸爸还是妈妈,确定了谁是第一主导者后,另一方就只能提意见,不能过分干涉。一旦出现了分歧,比如孩子是否报了过多培训班,孩子犯某些错误应该怎么惩罚,是严格要求还是进行散养,父母都应该私下进行沟通,讨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法。
说到底,父母耐心沟通,相互支持,相互协作,这才是最好的教育。不当面拆对方的台,不当面与对方争吵,而是保持意见一致,帮对方树立威信,如此一来,对孩子的教育才能更有效,促使孩子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健康成长。

赞(3)
版权声明: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.0国际许可协议 [BY-NC-SA] 进行授权
文章名称:《父母之间沟通好,务必形成教养共识》
文章链接:https://www.zhouyong123.com/life/234.html
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,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,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,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。

评论 抢沙发